谁都知道宋朝的包拯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,办案严明,执法公正。在他黑得如炭的面庞下面,藏有一颗火热的心。当初朝廷任命他做建昌县的县令,他因为父母亲均年老体弱,就没有去赴任。后来朝廷又改派他到和州做收盐税的官,包拯的父母亲不想同行,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归乡里侍奉父母。几年之后,包拯的父母相继去世了,包拯整天在父母的坟墓前守丧,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不忍离去。同乡的父老乡亲都来安慰他、鼓励他振作起来。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包拯才去做天长县的县令。
相传包拯以后曾做过端州的地方长官,对贪官污吏严加惩治,对普通百姓和睦相待。端州那个地方盛产好的台砚,可包拯从不用台砚去进贡、巴结上司。在他离开端州的时候,有人曾送给他一只台砚作为纪念,他硬是不要。在历史上,他的亲侄子犯罪,也被他处以死刑的故事流传很广。至于他不畏权贵,将忘恩负义的皇帝女婿陈世美用龙头铡铡死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。
包拯在京城当官,生性刚正、耿直、果断,从不徇私舞弊,那些达官贵人、皇亲国戚都拿他没办法,在他手上犯了罪就会束手无策,甚至听到他的名字就会悚然起敬、心惊肉跳。人们把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清,说难得看到包拯的脸上有笑容,就像难得看到黄河里的水变得清澈了一样。妇女儿童也知道包拯的鼎鼎大名,都叫他为“包待制”。京城流行这样的谚语:“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。”
原来有这样的规定:凡是要打官司上告的人不得直接到大堂之上喊冤。包拯不理会这些陈规陋习,审案时总是大开正门,让打官司的人能直接到大堂之上叙述是是非非。这样做,使得那些把门的小官员不敢再欺负、勒索前来打官司的人。那时一些在朝廷中做大官有权有势的人,为了建造自己家里的花园、房子,侵占了惠民河,使得河道变窄河流常常堵塞。趁着京城发大水的时候,包拯顺从民意,命令人拆除、毁去了那些违章建筑,为老百姓做了实事。
后来,成语“笑比河清”用来比喻难见笑容。
成语出自:《宋史·包拯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