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晋后期,汉常山景王张耳第十七代孙张轨占据凉州,很有声望。张轨死后,世子张寔继承了他的位置,晋愍帝下诏书封他为西中郎将、凉州刺史、西平公,统率西凉州兵马。
张寔希望像他父亲一样,把西凉治理得很好。当时西凉连年大旱,百姓闹饥荒,张寔认为,这是因为自己有些事情没有做好。于是下令:“我常常羡慕有人劝戒,来弥补我的不足。从今以后,凡是当面批评我的过失的,我将用帛(一种素色的丝织品)来酬谢他;用书信指出我的过失的,我用竹筐装着锦绣报答他;在市集上指责我的过失的,我将送给他羊和米。”
命令下达后,马上有一个叫隗瑾的下属进谏说:“圣明的君主都在朝廷设置谏官来纠正不符大理的事,并且依靠辅佐的大臣拾遗补阙。现在事情不分大小,全由主上一人决定,臣僚们由于畏惧主上的威严而不敢不服从,事情无论好坏全归到一人身上,下属无法分担责任,这样,即使赏赐千两黄金,也不会有人进谏。”
张寔认为隗瑾说得有道理,给了他重赏。
由于张寔虚心听取意见,凉州很快得到大治。
阙,通“缺”。后来,成语“补阙拾遗”用来形容补录遗漏、缺失的内容。
成语出自:《晋书·张轨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