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释重负

春秋时,鲁襄公死后,鲁国执政的季孙、叔孙、孟叔三卿,立公子稠为君,史称鲁昭公。

鲁昭公是个昏君,只知吃喝玩乐,不理国政,把朝政搞得一团糟。大权进一步落到季孙、叔孙、孟孙三卿的手中,其中又以季孙权力最大。

公元前537年,季孙决定把鲁王室的郊田分成四份,自己占两份,叔孙、孟孙各占一份,然后将所收田赋一部分进贡给鲁昭公。这样,王室的财力进一步削弱。

过了几年,鲁昭公的母亲死了。在丧葬期间,鲁昭公没有一丝一毫的悲切,甚至还带着卫兵外出打猎取乐,进一步在国内失去了民心。

但是,鲁昭公也并不糊涂透顶,他也觉察到季叔、叔孙、孟孙三卿对自己的威胁。他便找了与三卿有矛盾的大夫公若、郈孙、藏孙,准备找一个适当的时机除去三卿。

这年秋天,机会终于来了,三卿之一的叔孙因故离开了京城,昭公便派兵包围了季孙的府第。

季孙来不及调集军队反击,只好固守府第。但叔孙的家臣得悉后,马上率兵前去救援季孙。孟孙见状,也迅即出兵,很快将鲁昭公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。领兵的公若、郈孙全被杀死。鲁昭公见大势已去,只好带着藏孙到齐国去避难。

由于鲁昭公早就失去了民心,因此百姓对他的出奔并不同情,相反倒有如释重负之感。

后来,“如释重负”这一成语,用来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的轻松愉快。

成语出自:《穀梁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