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说很久很久以前,黄河里有一个河神,名叫冯夷,人们都尊称他为河伯。他一直生活在黄河中游的孟津(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的黄河渡口)附近。
河伯从来就认为,他所在的黄河是天下最大的河,没有任何一条河的水有它那么多、那么大,因此从未远离过这条河。
秋天来到了,雨水连绵不断,大小河流河水猛涨,全汇集到了黄河里。黄河的水道毕竟有限,容纳不了这么多的水量。于是河水横溢到岸上,淹没了河中的沙洲和两岸的洼地。
这样一来,黄河顿时比平时大大开阔起来。隔水望去,只见波涛滚滚,连对岸的牛马也看不清楚了。
河伯见到这样大的水势,得意洋洋,以为天下的水都流到自己的河里来了。于是,他乘兴顺流东进。
河伯东进到黄河入海的尽头北海(即渤海)。他从海面上探出头来,向东方举目望去,但见白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,翻滚的波浪拍打着蓝天。这浩瀚的北海,竟是他从未见到过的,黄河根本不能与它相比。他惊讶极了,不禁说道:
“天哪,世上除了黄河以外,竟还有这么广阔的水面啊!”
这时的河伯,不再得意洋洋。他掉转头来,仰视北海的神若叹息道:“俗语说,‘听到过一百样道理,就自以为知道得很多,觉得谁也不如自己’。这话大概就是指我吧。我听说,孔子的学问最渊博,伯夷的义气最高,但仍然有人瞧不起他们。这些话我不敢相信。今天我看见了大海这样碧波万里,浩瀚无穷,方才觉得那些话不是虚妄的。如果我不到这里来,亲眼看到北海无边无际,我的眼界怎么能打开?我也永远要被那些有见识的人讥笑了!”
北海若点点头,宽慰河伯说:“是啊,对井中之蛙,是不能同它谈到海的,因为它被自己的住所所局限,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海。对只生存在夏天的虫,是不能同它谈到冰的,因为它受到时间的限制,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冷天。对见识浅陋的人,是不能同他讲高深的道理的,因为他被所受到的教育束缚住了。”
河伯一面听,一面点头称是。因为他觉得北海若讲的道理,都是自己从未听到过的。
北海若见他愿意听,继续说下去道:“你现在离开了黄河高高的岸边,看到了大海。通过比较,才知道自己见识的浅陋。这样,才可以跟你讲高深的道理了。”
接着,北海若向河伯讲了一番高深的道理。
“望洋兴叹”中的“望洋”是指抬起头来看,并非是“望着海洋”的意思。它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,才感到自己的渺小。后来比喻办事力量不够,无从着手,缺乏条件,从而感到无可奈何。
成语出自:《庄子·秋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