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敬是西汉信都(今河南省冀县)人,从小好学不倦。因为家里贫穷,没有条件入学,便在家里自学。
孙敬读书入了迷。他从早读到夜,足不出户。人们只听到他琅琅的读书声,却很难见到他的身影。为此,人们给他起了个“闭户先生”的雅号。
孙敬觉得夜里环境安静读起书来效果比白天要好得多,因此每天读到深更半夜。但是,从白天读到夜里,毕竟非常劳累,难免要打瞌睡。于是他采取了一个办法:用一根长长的绳子,一头悬住屋梁,一头扎住自己的头发,中间不让弯曲。每当要打盹头往下垂时,就被扎住头发的绳子拉住,发根处顿时疼痛起来。经过这样的折腾,睡意顿失,他又可以打起精神来读书了。
孙敬用如此艰苦的方法迫使自己读书,十余年如一日。他的学识突飞猛进,大大超过一般的读书人。后来终于成为当时的大学问家。
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,年轻时在齐国留学,曾拜鬼谷先生为师。鬼谷先生学识渊博,苏秦跟他学当时最时行的纵横之术。经过几年艰苦的学习,苏秦辞别老师,走向社会。
苏秦先到秦国,游说秦惠文王实行连横的策略,但失败了。回家后受尽奚落、讥笑,但他毫不灰心,他决心重新开始学习,并决定精心研读姜太公的兵法书——《太公阴符》。
苏秦日夜不息地边阅读边思考,有时实在累得要打瞌睡了,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。刺出的殷红的鲜血,一直淌到脚背上。他让疼痛来迫使自己兴奋起来,继续研读。
与此同时,苏秦还仔细研究各国的地理形势、历史发展过程、政治情况和军事实力,使自己对各国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。
经过一年多的苦读,苏秦的学识突飞猛进,于是他第二次离家游说。苏秦以他渊博的学识先后说服了燕、赵、齐、楚、韩、魏等六国的国君联合起来抗击秦国,并一致同意订立合纵盟约。
公元前333年,六国的国君和将相在洹水(今安阳河,在河南省境内)会盟。大家公推苏秦主持盟约,合封他为纵约长,并担任六国相国,从而使他成为显赫一时的纵横家。他当年刺股苦读的努力,终于得到了报偿。
后来,人们用“悬梁刺股”这一成语,来比喻发愤读书、刻苦学习。
成语出自:《太平御览》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