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桓帝时,涿郡人崔寔,出身大儒之家,喜欢研究典籍,写了几十篇《政论》,议论时政。
当时人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。当时汉朝建立已有三百五十多年,积弊很深。崔寔认为,要使汉室中兴,应根据当时情况制定法制,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,才能补漏纠错,济时拯世,而不必样样照搬尧舜的方法。
崔寔自己在有机会施展抱负的时候,实践了这一观点。他曾任五原太守,五原一带的土壤适宜种麻,而当地老百姓却不懂织麻,自古至今,到冬天只能踡缩在草中,没有衣服穿。崔寔到任后,马上制造纺麻织布的器具,教会百姓纺纱织布,使百姓有了衣服穿。同时操练兵马,加强边境的守望,使胡人不敢进犯,五原成了最安宁的边城。
拯、济,都有救助之意。后来,成语“济时拯世”,用来形容救助时世。
成语出自:《后汉书·崔骃列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