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战国的时候,楚国的郢都有个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。
不知不觉,天已经黑了,光线昏暗。写信人便向旁边拿蜡烛的仆人喊:“举烛!”
他想叫仆人把蜡烛举高点。不料,他嘴里这样说,竟在信上也写上了“举烛”二字。
燕国相国收到信,看到“举烛”二字,觉得与上下文没有什么关系,不禁纳闷起来。
他反复揣摩、推敲,终于领会了其中的意思,自我解释说:“举烛,就是崇尚光明的意思;崇尚光明,就是要选拔贤才,加以任用。这样,国家才能治理得更好。对了!肯定是这个意思!”
第二天,他就把这件事和自己体会的意思禀告了燕王,燕王听了非常高兴,就按“举烛”的意思去办,选用了一些贤才。结果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。
后来,人们就用“郢书燕说”这个成语,来比喻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
成语出自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