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成语,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、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,一般都有出处。有些成语仅从字面即可理解意思,如后来居上、小题大做;而有些却必须知道来源才能明白,如朝三暮四、杯弓蛇影。
法出多门

唐朝时,皇宫之北建有“内侍省”,与建在皇宫之南的“中书省”相对,故而有“南司”“北司”之称。

唐文宗时,太监权倾天下,不仅军权在他们掌握之中,“北司”也是权重一时,他们挟制天子,庇护同党,威胁群臣,横行海内,无法无天。稍有正义感的人对此无不痛心疾首。

唐文宗也想摆脱这种局面,于大和二年下诏,令有才德、正直敢谏的人上疏“辨政之疵”,以便量才录用。有一个叫刘的幽州籍进士借这个机会上疏,直接指出,豪门猾吏之所以敢不守法度,就是因为法制不能统一。根据外官、中官(即宦官)之分分设南司、北司,在南方犯法的可以脱逃了北方,外官要明正典型的,内官却可破例,“法出多门,人无所措……而中外法殊也”。

负责选荐的左散骑常侍冯宿、太常少卿贾等官员看了刘的上书,非常佩服他的识见和胆略,但由于害怕宦官报复,不敢推选给皇帝,只挑了二十三份平平庸庸的奏折送给皇帝了事。

后来,“法出多门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制订或执行法令制度不统一。

成语出自:《新唐书·刘传》

上一篇:刻鹄类鹜
下一篇:沾沾自喜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