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成语,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、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,一般都有出处。有些成语仅从字面即可理解意思,如后来居上、小题大做;而有些却必须知道来源才能明白,如朝三暮四、杯弓蛇影。
百闻不如一见

西汉宣帝时,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羌逐渐强大起来。一次,羌人向西汉的边境发动侵袭,占领了不少土地。

汉宣帝接到边报,召集群臣商议对策,说道:

“羌人入侵,你们谁愿领兵前去御敌?”

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上前说:“陛下,老臣愿领兵前去。”

汉宣帝知道,赵充国曾御边数十年,对付敌人很有经验,便很高兴地问:“有爱卿领兵,朕很放心。不知爱卿要率领多少军马,才足以打败羌人?”

赵充国回答说:“百闻不如一见。用兵是不能在遥远的地方就算计好的。我先带少量兵马到边境去察看一下,根据敌人兵力的多寡,再定下用兵的计划,派人向陛下禀报。需要多少兵力,再调多少兵力。”

“好!就这样办。”汉宣帝同意了。

于是,赵充国只带领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出发。他们刚渡过汹涌澎湃的黄河,就和小股的羌人军队遭遇。赵充国见了,立即下令上前厮杀,并很快把敌人击溃,抓到了不少俘虏。他的部下正准备乘胜追击,赵充国阻拦说:

“我军长途跋涉,虽然打了一个小胜仗,但不可轻敌。这只是敌人的小股部队,如果远途追击,万一遇上伏兵,而且兵力强过我们,我们就要吃大亏了,整个的歼敌任务也难以完成了。我们不能因小失大。”

他的部下听了,都很佩服老将军的见识。

赵充国率部就地驻扎下来,又审讯了俘虏,得知了敌人的内部情况,知道羌人各部族首领之间的不团结情况,便制定了勒兵把守,对羌人各部族进行分化瓦解、各个击破的策略。

赵充国把自己的策略派人奏知汉宣帝。宣帝很高兴,便让赵充国全权处理西北边境的事务。

就这样,赵充国用很少的兵力,平定了西北的边陲之地,受到了世人的赞扬。

后来,“百闻不如一见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可靠。

成语出自: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

上一篇:百锻千炼
下一篇:曳尾涂中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