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和苏辙两兄弟都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,在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中,他们两兄弟便占了两家。
兄弟俩年龄只差3岁,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,朝夕相处,兄弟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。
宋仁宗嘉祐五年(公元1060年),25岁的苏轼和22岁的苏辙一起上京应试,当时的主考官是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。欧阳修十分欣赏苏轼和苏辙的文才,兄弟俩都中了进士。
当时,兄弟俩一起住在京城的怀远驿逍遥堂中。根据宋朝的规定,中了进士后大都等待授官放外任。在等待授官的日子里,兄弟俩的心情都十分愉快。
一天晚上,天正下着雨,秋风卷着雨点不断扑打着屋上的瓦楞,淅淅沥沥的声音一直响到深夜。兄弟俩对床而卧,一面倾听着风声雨声,一面海阔天空地尽情交谈。
谈着谈着,苏辙忽然想起了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句:“安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。”眼前的情景,和这诗意完全吻合,他想到自己和兄长不久以后便将各奔仕途,将来很难再有机会像今天这样“对床夜雨”,倾心相谈了,不由黯然伤神起来。
苏轼对弟弟的想法也很有同感,于是两人相互约定,将来一定要及早引退,一起回家乡眉山,共享闲居之乐。
但后来他们当了官以后,并没有及早引退。苏辙官至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;苏轼官至礼部尚书,后又贬官到南方的惠州、儋州,北还时客死常州。
后来,“对床夜雨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亲友、兄弟的聚会及其欢乐之情;或者用来形容闲居在家。
成语出自:《逍遥堂会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