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魏时,何晏、王弼等人以老子、庄子的思想解释孔子、孟子的儒家经义,脱离实际,专谈玄理,读书人争相仿效。到西晋时,由于王戎、王衍等人的极力鼓吹,清谈玄理之风盛行。
郭象生活在西晋时期,他从小勤学好问,很有才气,后来受环境的影响,也十分喜爱读老子、庄子的书,对老庄学说很有研究。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向秀曾为《庄子》作注释,剩下《秋水》《至乐》两篇没有注释完就死了。郭象把他的注释说成是自己的研究成果,又自注了那剩下的两篇。
郭象年长时成了著名的空谈玄理的清谈家,因为他学识丰富,分析和说理的能力很强,谈论起玄理来有条有理,头头是道,当时人们都称赞他能言善辩,有口才。太尉王衍经常同郭象在一起探讨玄理,辨析名理,郭象引经据典,广征博引,听得王衍连连点头,遇人就说:“听郭象说话,就像是悬河泻水,永远也流不完。”
当地郡守认为郭象是个难得的人才,请他出来做官,郭象拒绝了,在家里闲居,以写文章为乐趣。但他后来又表示愿意做官,做了太傅主簿,很有权势。
后来,“口若悬河”这一成语,用来比喻说话滔滔不绝,像河水倾泻一般,形容能言善辩。
成语出自:《晋书·郭象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