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笔如椽

王珣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孙子,他年轻有为,才思敏捷,胆量过人,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,20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。

有一次,桓温为了试试王珣的胆量,在月初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,骑着一匹马从后堂直冲议事的大厅。其他幕僚吓得惊慌失措,躲避不迭,有的甚至爬到了桌子底下。可是王珣却端坐不动,处惊不变。桓温勒转马头,回身看了一下大厅中的情景,感叹地说:“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,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(年少而居高位)的人!”

又有一次,桓温为了试试王珣的才学,趁幕僚们议事的时候,派人偷偷拿走了王珣准备发言的文稿。王珣发觉后,丝毫也不放在心上。待到发言时,他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。桓温悄悄拿出王珣的文稿对照,发现虽和文稿上的内容完全一样,但文句却没有一句相同,不由对王珣十分佩服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后,桓温对王珣十分信任。在他带兵出征的时候,便把军中的往来文书等事务全部委托给王珣,军中的文武官员对王珣也十分敬重。

由于桓温的器重和赏识,王珣的职务不断升迁,他被封为东亭侯,并从大司马主簿、参军升迁为中军长史、给事黄门侍郎。

太元二十一年(公元396年)九月的一天晚上,王珣在家里做了一个梦,梦见有人将一支像屋上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。醒来以后,他仿佛有预感似的对家中人说:“我梦见了如椽的大笔,看来又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。”

事情很巧,就在当天上午,宫中传出了孝武帝暴死的噩耗。由于王珣才名冠世,朝廷的哀策、讣告以及孝武帝的谥议等,全部由他受命起草。这种殊荣,在晋朝历史上是少见的。

后来,“大笔如椽”这一成语,用来称扬著名的作家和作品;或者用来称誉写作才能极高。

成语出自:《晋书·王珣传》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