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给家足

春秋战国时期,有位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名叫墨子,他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。相传,他原来生在宋国,后来到鲁国长期定居。

墨子原先是学习儒术的,后来对儒家繁琐的“礼”感到厌恶,就自立门派,收徒讲学,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。墨家学派的人,出身都不是贵族,大多是平民小生产者。他们的生活很简朴,住在低矮的土屋中,屋顶上铺的是没有修剪过的茅草;吃的是粗茶淡饭,用豆叶子做汤,用泥土碗盛饭,用瓦器盛汤。夏天,他们身上穿的是粗麻衣,冬天的时候,只好用鹿皮作短袄。家里的人死了,他们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板做个很简陋的棺材,葬礼也很简单,绝不铺张浪费。

他们的做法都是墨子“节用”“节葬”等主张的具体实践,是对当权贵族奢侈浪费的豪华生活的抗议。

在政治上,墨子主张“兼爱”“非攻”,反对战争,认为人们应该互敬互爱,没有亲疏贵贱之分。这些都体现了当时人民的意愿。

墨子还十分重视社会生产,他强调“赖其力者生,不赖其力者不生”。他身体力行,教育弟子们参加劳动。他说自己也是“贱人”,曾做过造车的工匠。

墨子去世后200多年,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名著《史记》中给予墨家很高的评价。他认为墨子“强本节用”的观点特别值得提倡。“强本节用”就是加强农业生产,节省开支花费,这是实现“人给家足”的办法。所谓“人给家足”,就是人人温饱、家家富足。

司马迁认为“人给家足”正是墨子胜过别人的地方,虽然当时诸子百家各执一词,各有所长,但墨家的这一观点谁也不能否定。

后来,人们就用“人给家足”这个成语,来指人人温饱,家家富裕。

成语出自: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