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成语,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、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,一般都有出处。有些成语仅从字面即可理解意思,如后来居上、小题大做;而有些却必须知道来源才能明白,如朝三暮四、杯弓蛇影。
量力而行

春秋初期,郑国一度比较强盛,想向外扩张。

公元前712年,郑国的国君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,联合齐、鲁两国共同出兵讨伐许国。

三国军队在许国国都的城下会师。弱小的许国怎是联军的对手,许都很快就被攻破,许庄公仓皇出逃。

攻破许都后,三国便商量如何处置许国。齐侯提出把许国交给鲁国来管辖。但鲁国国君隐公推让不受。齐侯便说:“讨伐许国是郑国的主张,出的力也最多。既然鲁国不能接受,那么就把许地划归郑国吧!”

郑庄公伐许的本意就是为了吞没许国,但碍于面子,只好先假意推让一番。然后,郑庄公把许国分成东西两部分:东面交给许国的大夫百里,由他辅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管辖;西面则由自己手下的大夫孙获掌管,实际是监视东面的许叔。

安排完毕,郑庄公对百里说:“上天要嫁祸给你们,就借我的手来惩罚许国。可我连自己的亲弟弟都管不好(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谋反,事败外逃),而让他流浪在外,我怎么又能长久地管好许国呢?”

庄公提起自己的弟弟,是为了假仁假义地表示他不会把许国占为己有的。最后,他还要求百里好好地辅助许叔,爱护许国的人民。

《左传》的作者评论郑庄公这一举动说:“郑庄公于是乎有礼。……许无刑而伐之,服而舍之,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,可谓知礼矣。”

这段话赞扬了郑庄公因许国不合法度而征讨它,许国降服了就谅解它,并根据各人的品德行为作出安排,对自己也能按力量大小来行事。这些都是合乎“礼”的表现。以上评论实际上是没有看清郑庄公佯推假让的实质。

后来,人们就用“量力而行”这个成语,来指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行事。

成语出自: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
上一篇:量入为出
下一篇:量才录用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