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冬天,曹操、孙权、刘备三个军事集团为争夺天下发生了一场激战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赤壁之战”。
当时曹操依靠镇压黄巾军所扩充的实力,经过十几年的征战,已削平北方大小军阀,挟制着东汉皇帝,以丞相的名义号令天下。他乘荆州刘表新丧之机,挥军南下,击败了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,并吞了刘表儿子刘琮的兵力,沿着长江南下,以80万大军威慑孙权,企图不战而胜。
面对曹操的兵威,屡遭败绩、没有地盘的刘备和继承父兄基业、割据江东而势单力薄的孙权,面临的唯一正确抉择是:结成联盟,共同抗曹。
但是,东吴内部并未达成共识,和战之争非常激烈。领袖人物孙权犹豫不决;张昭、秦松等高级臣僚一片降曹之声;鲁肃主战,却孤掌难鸣。在此关键时刻,诸葛亮来到江东,精辟地分析了和战利弊与各方实力,明确地预见了联合抗曹的理想结局:操军北还,“鼎足之形成矣”。这使孙权初步确定了联刘意向。再加上经鲁肃提议及时召还的周瑜两次面见孙权,慷慨陈辞,终于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,并作出了迎战的部署。
战争一打响,完全如诸葛亮、周瑜所预料的那样,曹军远道而来,军士疲惫,不习水土、不善水战等弱点暴露无遗。周瑜又采用了部将黄盖“诈降火攻”的妙计。这天晚上,东南风十分猛烈,黄盖安排10只战船走在前面,到江中张起风帆,其余船只依次进发。曹军将士毫无思想准备,还在营前指指点点,谈论黄盖投降之事。待离曹军二里不到一点,东吴船只同时点火,火烈风猛,船像箭一样飞快冲入曹军船队。一会儿,浓烟烈火布满天空,风助火威,差点全部烧光了曹军战船,还蔓延到岸上营落。曹军兵士、战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。周瑜统率精兵穷追不舍,鼓声震天。曹操带着残兵从华容道徒步逃奔,又碰上大风雨,路途泥泞,无法通过。曹操下令让瘦弱士兵背草填路,人马才得以通过。瘦弱的兵士被人马践踏,陷入泥中,死伤惨重。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,一直追到南郡。曹操留下曹仁等分兵守关,自己带兵回到北方去了。
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。此后,中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,持续了50多年。
“赤壁鏖兵”这个成语,体现了战前决策的智慧和优劣胜负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。后来亦用以比喻经过苦战,取得胜利。
成语出自:《三国演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