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落孙山

我国到了宋代,科举制度已经盛行。读书人要做官,就必须“十年寒窗苦读”,随后经过一定的手续,一级一级考上去。合格的人最终再经过选拔,被朝廷授予官职。

当时地方上最高一级的考试称为乡试,也就是集中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种考试。考中的称为举人。有了举人的资格,就可以到京城参加全国最高一级的考试——会试了。所以对读书人来说,能否被选拔为举人,对前途是至关重要的。

有一年秋天,正逢乡试选拔举人。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早早整理行装,准备上省城去应考。孙山是个聪明人,能说会道,滑稽诙谐,外号叫“滑稽才子”。不仅是家里人而且乡里人,对他中举都寄予厚望。

临行前几天,乡里一位老人来拜访孙山,希望孙山与他儿子一起去应考,以便他儿子能得到一些照应。孙山比那老人的儿子长几岁,当即一口答应。

两人到省城后,顺顺利利地参加了考试。考完后,就在省城及附近的一些名山大川玩玩,等待发榜。

发榜的那天终于盼到了。张榜处拥挤不堪,孙山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一个勉强可以看出榜上名字的地方,伸长脖子,睁大眼睛,紧张地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。

他一连看了两遍,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姓名,不禁冷汗涔涔,手脚发抖。再看一遍,才发现自己是榜上的最后一名。顿时,他转悲为喜。接着又看乡人儿子的姓名,一连看了几遍,都榜上无名,于是返回驿馆(即旅馆)。

踏进房间,见乡人儿子斜躺在床上发呆。原来他已知道自己落榜,闷闷不乐。孙山归心似箭,准备马上回乡,乡人儿子则还想在省城呆几天。于是孙山与他分手先归。

孙山回到家里,左邻右舍听说他中了举,纷纷表示祝贺。那老人也来到他家,见儿子不在,焦急地问道:“我的儿子考中了没有?”

孙山没有正面回答中还是不中,而是念了两句诗:“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”

大家听了,一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但稍一领会,就清楚了。那老人自然也是如此。

原来,当时中了举人再到京城去参加举进士的,都是由地方解送入试的。所以乡试第一名为解元,榜上的举人名字都称解名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:举人的最末一名是我孙山,你儿子的大名还落在我孙山之后呢。这显然是没有考中的另一种说法。

后来,人们就把投考没有录取说成是“名落孙山”。

成语出自:《过庭录》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