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渊明是东晋的大诗人。他写的诗大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,读来质朴自然,而又非常精炼,有着独特的风格。他所以爱写这样的诗,与他的出身、经历和处境有很大的关系。
陶渊明出身大族,祖上世代为官。父亲也当过太守,但在他8岁时死去了。接着,母亲也在他12岁时死去。从此家道衰落,生活困顿。当时盛行门阀制度,门第高的人才能当大官。陶渊明家已失去当年显赫的门第,纵有真才实学,也难以在官场发迹。
后来,他在别人的推荐下,做过几任小官。东晋义熙元年(公元405年)秋,他迫于生计,到彭泽(今属江西省)当县令。
这年冬天,郡的太守派了一名督邮,到彭泽来督察。督邮不过是太守的属吏,职别不高,但因代表太守来县乡督察,所以权势很大。这次来的督邮又是个很傲慢的人,自以为了不起,一到彭泽的旅舍,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。
县吏赶紧去禀报陶渊明。陶渊明很清高,对这种趋炎附势的人最瞧不起,但也只能去见他。
正要去时,县吏对他说:“大人,去见督邮必须穿上官服,并且束上大带(一种官饰)。不然,督邮会在郡守面前说你坏话的!”
陶渊明听了这话,无法忍受,长叹一声道:“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!”
说罢,取出官印把它封好,并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,随即离开了彭泽。屈指算来,他当彭泽令不过80多天。
原来,“五斗米”是指当县令的微薄俸禄,“乡里小人”是指像督邮那样依势欺人的官吏,“折腰”即弯腰,指下拜行礼。陶渊明宁可弃官,也不愿向乡里小人弯腰下拜,表示他很有骨气。此后他归隐田园,亲身从事耕种,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。
后来,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这一成语,用来表示清高和有骨气。
成语出自:梁·萧统《陶渊明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