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木三分

东晋时候,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名叫王羲之,字逸少,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人。

7岁的时候,王羲之已经崭露才华,写得一手漂亮的字。12岁那年,他无意中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一本专门讲解书法的书,就趁父亲不备,偷偷阅读。父亲发现后,责问他说:“这是我特地珍藏的书籍,你为什么擅自拿出来看?”

其实,父亲并不是不让王羲之看,只是担心他年少无知,泄露了书中的内容,就对他说:“不要急,等你长大成人后,我再传给你。”

王羲之已经被那本书所吸引,听父亲这样说,就再三恳求父亲说:“孩儿如果现在还不能开窍,长大后又有什么用呢?”

父亲听了,觉得羲之说得很有道理,就当场把书给了他。羲之如获至宝,每日每夜手不释卷,专心研读,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。他按书中讲的方法去运笔练字。不到一个月,就立竿见影,他的书法又提高了许多。

当时,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见了王羲之的字,感叹地说:“这孩子肯定见过什么用笔秘诀,我看过他的字,感觉非常苍劲老练。今后他的名气,肯定会比我还响。”

王羲之长大后,努力向以前的著名书法家张芝、钟繇学习,取长补短,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他很重视勤学苦练,曾对人说:“以前‘草圣’张芝临池学书,把池水都染黑了。如果别人也能这样刻苦,就不会落后于他。”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羲之的字越写越好,名气也愈来越大。许多人都以拥有他的墨迹为荣。

在历史上,如果一个杰出人物成名以后,人们总是喜欢把一些稀奇古怪的事附会在他身上,王羲之也不例外。

据说有一次,朝廷要举行祭祀大典,请王羲之把祝词写在祝版上。后来祝词需要修改,就把原先写的刮掉。

谁知,工人们拿起祝版一看,版上的每个字的笔痕都陷入木头中,足有三分深,好像刀刻的一样,不禁惊奇万分,赞不绝口。

后来,人们就用“入木三分”这个成语来比喻见解、议论的深刻。

成语出自:唐·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